草久在线观看视频|日本久久久一级片|日韩AV无码一级|h片一区二区三区|国产专区第79页|日韩亚洲在线视频|日韩二区有码视频

2025智能混合動力大會

重要提示:會議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舉辦時間,場地,出席人員等可能會隨著時間發(fā)生變化,報名參會或溝通合作請先聯系主辦方確認。如果您發(fā)現會議信息不是最新版,可以通過主辦方郵箱將包含最新會議信息的鏈接或文件通過郵箱發(fā)送至support@huiyi-123.com,審核人員將會盡快為您更新到最新版本。
會議時間:2025-09-21 ~ 2025-09-30
舉辦場地:大連市 導航
主辦單位:中國內燃機學會 更多會議
大會主席:領域專家
會議介紹

中國內燃機學會2025年品牌學術活動之“2025智能混合動力大會”擬于2025年9月末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。本次會議旨在搭建產學研用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平臺,集中展示多領域多行業(yè)的先進油電/燃電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、混合動力專用發(fā)動機技術、智能混合動力控制、低零碳燃料應用等前沿成果,推動技術標準互認與產業(yè)鏈協(xié)同發(fā)展。大會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、專題報告,并通過論文征集、論文宣讀和墻報交流展示高校、企業(yè)和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發(fā)成果。

大會主題

智能化混合動力,助力“雙碳”目標實現

以下內容為GPT視角對智能混合動力大會相關領域的研究解讀,僅供參考:

智能混合動力研究現狀

一、技術進展1. 動力系統(tǒng)架構創(chuàng)新

P0-P4拓撲結構優(yōu)化:根據電機位置(P0-P4)組合不同驅動模式(如并聯、串聯、混聯),例如豐田THS(行星齒輪組)與本田i-MMD(雙電機直連)通過結構創(chuàng)新實現高效耦合。

模塊化設計:支持純電、混動、燃油模式無縫切換,例如比亞迪DM-i系統(tǒng)在饋電狀態(tài)下仍能保持40%以上熱效率。

2. 智能控制算法升級

基于AI的能量管理:通過深度學習預測路況(如高德地圖數據)與駕駛習慣,動態(tài)調整電池SOC(荷電狀態(tài))與功率分配,例如特斯拉Model 3的實時扭矩矢量控制。

多目標優(yōu)化:兼顧燃油經濟性(NEDC工況下節(jié)油率可達30%-50%)、動力響應(0-100km/h加速進入4秒級)與NVH(振動噪聲)控制。

3. 核心部件性能突破

高功率密度電機:永磁同步電機(PMSM)效率達97%以上,例如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系統(tǒng)峰值功率220kW。

固態(tài)電池與燃料電池:豐田Mirai燃料電池車續(xù)航突破850km,寧德時代固態(tài)電池計劃2027年量產(能量密度>500Wh/kg)。

二、應用現狀1. 乘用車市場滲透

全球銷量:2023年全球HEV/PHEV銷量超1500萬輛(Marklines數據),中國市場占比超40%,代表車型包括比亞迪漢DM-i、豐田凱美瑞雙擎。

政策驅動: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向PHEV傾斜,歐洲WLTP工況下CO?排放限值推動車企加速混動化。

2. 商用車場景落地

重卡領域:中國一汽解放J7 PHEV重卡搭載50kWh電池+350kW電機,綜合油耗降低25%。

城市公交:宇通E12混動公交采用增程式架構,續(xù)航里程達600km,運營成本降低30%。

3. 跨界融合探索

工程機械:三一重工SY215C HEV挖掘機采用油電混合動力,油耗降低15%,噪音減少5dB。

船舶動力:挪威Yara Birkeland零排放集裝箱船采用電池+氫燃料電池混動系統(tǒng),續(xù)航34nm。

三、發(fā)展趨勢1. 技術迭代方向

深度電動化:PHEV純電續(xù)航向200km+演進(如理想L9 CLTC續(xù)航215km),HEV電池容量提升至2-3kWh。

智能網聯化:V2X技術實現交通信號燈預判與能量管理協(xié)同,例如奧迪A8通過云端數據優(yōu)化混動策略。

全生命周期管理:基于數字孿生技術預測電池衰減,實現梯次利用(如退役動力電池用于儲能)。

2. 市場需求演變

區(qū)域差異化:歐洲市場傾向PHEV(免稅政策),中國市場HEV與PHEV并行,北美市場增程式電動車(EREV)需求增長。

用戶偏好:充電基礎設施薄弱地區(qū)更傾向HEV(如東南亞市場),一線城市PHEV牌照優(yōu)勢顯著。

四、核心挑戰(zhàn)1. 技術瓶頸

成本控制:混動系統(tǒng)成本較燃油車高1.5-2萬元,主要來自電池(占比40%)與電控系統(tǒng)(30%)。

熱管理復雜度:混動系統(tǒng)需兼顧發(fā)動機、電機、電池三溫區(qū)控制,極端工況下熱失控風險增加。

2. 政策與市場風險

補貼退坡:中國PHEV補貼2023年退出,車企面臨成本壓力。

用戶認知偏差:部分消費者對HEV“省油不省錢”存在疑慮,需加強全生命周期成本(TCO)教育。

3. 基礎設施短板

充電樁密度不足:中國PHEV充電樁車樁比僅1:8,低于純電動車的1:3。

氫能網絡缺失:燃料電池車加氫站數量不足(全球僅800余座),限制商業(yè)化推廣。

智能混合動力研究可以應用在哪些行業(yè)或產業(yè)領域

一、交通領域:全場景覆蓋與能效革命1. 乘用車: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

HEV(油電混動):無充電焦慮、全工況節(jié)油(城市擁堵路況節(jié)油率超40%),適合基礎設施薄弱地區(qū)(如東南亞、南美),代表車型:豐田凱美瑞雙擎、比亞迪秦PLUS DM-i。

PHEV(插電混動):短途純電通勤(續(xù)航100-200km)、長途燃油保障,滿足一線城市牌照政策(如上海綠牌),代表車型:理想L9、寶馬X5 PHEV。

EREV(增程式):純電驅動+發(fā)動機發(fā)電,兼顧續(xù)航與NVH(噪音振動控制),適合高端市場(如問界M9、嵐圖夢想家)。

2. 商用車:運營成本顛覆性降低

重卡:混動化可降低油耗25%-30%,年省成本超10萬元(以年運營20萬公里計),代表案例:一汽解放J7 PHEV、沃爾沃FH Hybrid。

城市公交:增程式架構續(xù)航突破600km,減少充電頻次,提升運營效率,代表案例:宇通E12混動公交、比亞迪K9。

物流車:PHEV車型滿足城市配送高頻次啟停需求,節(jié)油率超35%,代表案例:吉利遠程星享V6E PHEV。

3. 特種車輛:極端工況適應性

軍用車輛:混動系統(tǒng)降低紅外與噪音特征,提升戰(zhàn)場隱蔽性,同時支持長時間靜默待機(如美國“黑騎士”無人戰(zhàn)車)。

礦山機械:混動化降低發(fā)動機負載波動,延長壽命30%,代表案例:小松HD785-7混動礦卡、卡特彼勒D11T推土機電驅版本。

二、工業(yè)領域:能效優(yōu)化與低碳轉型1. 工程機械:油電混合替代傳統(tǒng)動力

挖掘機:三一重工SY215C HEV通過電機輔助回轉與行走,油耗降低15%,噪音減少5dB,適合城市施工。

起重機:中聯重科ZAT1500V763混動全地面起重機,電池供電實現零排放作業(yè),滿足環(huán)保工地要求。

高空作業(yè)平臺:吉尼Genie S-85 XC混動臂車,電池支持8小時純電作業(yè),燃油僅用于應急補能。

2. 船舶動力:零排放與長續(xù)航平衡

內河航運:挪威Yara Birkeland零排放集裝箱船采用電池+氫燃料電池混動,續(xù)航34nm,滿足港口短駁需求。

遠洋運輸:中國“云航”號甲醇雙燃料混動散貨船,通過甲醇重整制氫與燃料電池耦合,續(xù)航突破1萬海里。

游艇:法拉帝1000 Fly混動游艇配備柴油發(fā)電機+鋰電池組,靜音巡航模式下噪音僅45分貝(相當于圖書館環(huán)境)。

3. 農業(yè)機械:精準作業(yè)與能效提升

拖拉機:約翰迪爾8R混動拖拉機配備48V電機與4.5L柴油機,PTO(動力輸出軸)效率提升20%,適合精準農業(yè)。

聯合收割機:凱斯紐荷蘭Axial-Flow 9240混動收割機,通過電機輔助脫粒系統(tǒng),油耗降低18%,減少谷物損失。

三、能源領域:分布式儲能與微網支撐1. 儲能系統(tǒng):退役電池梯次利用

家庭儲能:比亞迪B-Box混動儲能系統(tǒng)集成退役動力電池,支持光伏發(fā)電+市電混合供電,峰谷套利收益提升30%。

工業(yè)微網:寧德時代EnerOne混動儲能柜(1MWh容量)可與柴油發(fā)電機組協(xié)同,保障工廠離網運行72小時,降低備用電源成本50%。

2. 發(fā)電設備:混合動力調峰

燃氣輪機+飛輪儲能:西門子SGT-A65混動燃氣輪機機組,飛輪儲能響應時間<10ms,可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動,提升發(fā)電效率2%。

柴油發(fā)電機+超級電容:艾默生NXt系列混動發(fā)電機組,超級電容提供瞬時功率補償,負載突變時電壓波動<±2%,適合數據中心等敏感場景。

四、軍事與應急領域:高可靠性能源保障1. 單兵裝備:便攜式混動電源

外骨骼機器人:美國Lockheed Martin FORTIS混動外骨骼,燃料電池+鋰電池供電,續(xù)航8小時,負重能力提升2倍。

無人機:中國“彩虹-5”混動無人機續(xù)航達60小時(傳統(tǒng)燃油機僅30小時),支持長航時偵察與通信中繼。

2. 應急電源:快速部署與長續(xù)航

移動電站:卡特彼勒XQ300混動移動電站(300kW)可切換純電、燃油、氫燃料電池模式,適合災區(qū)72小時黃金救援期。

醫(yī)療方艙:德國Draeger混動醫(yī)療方艙集成光伏板+柴油發(fā)電機+鋰電池,可獨立運行14天,滿足戰(zhàn)地與災區(qū)需求。

五、技術適配性分析:行業(yè)選擇的核心邏輯

行業(yè)特性 技術適配性 典型方案
高頻啟停 再生制動回收+電機輔助啟動(HEV/PHEV) 城市公交、港口機械、礦山卡車
長續(xù)航需求 增程式架構(EREV)或燃料電池混動 重卡、遠洋船舶、特種車輛
靜音要求 純電驅動+小功率發(fā)電機(串聯混動) 游艇、醫(yī)療方艙、無人機
高功率密度 超級電容+鋰電池復合儲能(功率型混動) 起重機、外骨骼機器人、應急電源
低成本敏感 結構簡化型混動(如P2架構) 入門級乘用車、農業(yè)機械、輕型物流車

六、未來趨勢:技術融合與場景延伸

V2X(車路協(xié)同)賦能混動系統(tǒng):通過交通信號燈預判與路側單元(RSU)數據,動態(tài)調整混動策略(如提前啟動發(fā)動機預熱),城市工況節(jié)油率可再提升5%-8%。

數字孿生技術:構建混動系統(tǒng)虛擬模型,預測電池衰減與發(fā)動機故障,實現全生命周期維護(如特斯拉已應用該技術優(yōu)化電池健康度)。

氫-電-油三源混動:豐田新一代Mirai概念車采用氫燃料電池+鋰電池+氫內燃機三源系統(tǒng),續(xù)航突破1500km,適合極地科考等極端場景。

智能混合動力領域有哪些知名研究機構或企業(yè)品牌

一、學術引領機構:技術理論突破與標準制定者1. 國際頂尖高校與實驗室

麻省理工學院(MIT)能源實驗室

研究方向:燃料電池-鋰電池混動系統(tǒng)熱管理、基于量子計算的能量管理算法優(yōu)化。

成果:開發(fā)出全球首個氫-電-熱三模耦合模型,使混動系統(tǒng)效率預測誤差降低至1.2%。

德國亞琛工業(yè)大學(RWTH)車輛工程研究院

研究方向:48V輕混系統(tǒng)功率分流拓撲優(yōu)化、基于數字孿生的混動系統(tǒng)壽命預測。

成果:提出P0+P3雙電機耦合架構,成本降低30%的同時動力響應速度提升25%。

日本豐田中央研究所

研究方向:行星齒輪組混動系統(tǒng)摩擦損耗建模、固態(tài)電池與混動系統(tǒng)協(xié)同設計。

成果:開發(fā)出THS V代混動變速器,傳動效率達98.5%,支持純電、混動、發(fā)動機直驅等7種模式。

2. 國家級科研平臺

中國: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(jié)能國家重點實驗室

研究方向:混動系統(tǒng)多物理場耦合仿真、基于中國路況的能量管理策略優(yōu)化。

成果:建立中國典型城市工況數據庫,使PHEV車型在復雜路況下的節(jié)油率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2%。

美國:阿貢國家實驗室(ANL)交通研究中心

研究方向:混動系統(tǒng)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估、下一代混動架構(如輪轂電機+氫燃料電池)預研。

成果:發(fā)布GREET 2024模型,量化混動系統(tǒng)從原材料開采到報廢回收的碳排放,成為全球政策制定參考。

歐盟:歐洲聯合研究中心(JRC)可持續(xù)交通研究所

研究方向:混動系統(tǒng)與可再生能源電網的協(xié)同優(yōu)化、車網互動(V2G)標準制定。

成果:提出混動系統(tǒng)與光伏-儲能微網的能量協(xié)同控制協(xié)議,提升分布式能源利用率18%。

二、整車及動力系統(tǒng)企業(yè):商業(yè)化落地與場景化創(chuàng)新1. 國際車企與Tier 1供應商

企業(yè) 核心技術/產品 市場定位 典型案例
豐田 THS行星齒輪組混動系統(tǒng)、氫燃料電池混動技術 全球混動市場領導者(市占率超60%) 凱美瑞雙擎(HEV全球銷量超2000萬輛)
本田 i-MMD雙電機直連混動系統(tǒng) 高效能混動技術標桿 雅閣混動(NEDC工況油耗4.2L/100km)
比亞迪 DM-i超級混動系統(tǒng)、刀片電池混動應用 中國PHEV市場霸主(2023年銷量占比35%) 秦PLUS DM-i(饋電油耗3.8L/100km)
博世 iBooster+ESP hev混動制動系統(tǒng)、48V輕混模塊 全球混動電控系統(tǒng)市占率第一 為寶馬、奧迪等提供混動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
采埃孚 8HP混動專用變速器、電驅橋系統(tǒng) 重型商用車混動系統(tǒng)領導者 曼恩TGX混動重卡(油耗降低28%)

2. 中國自主品牌與新勢力

吉利汽車

技術:雷神混動平臺(P1+P2+3DHT Pro架構)

成果:星越L Hi·P PHEV純電續(xù)航245km,綜合續(xù)航1300km,支持全速域并聯驅動。

長城汽車

技術:檸檬混動DHT(兩擋DHT變速器)

成果:哈弗H6 DHT-PHEV百公里加速7.8秒,饋電油耗5.6L/100km,覆蓋A0-C級車型。

理想汽車

技術:增程式電動(EREV)與智能發(fā)電系統(tǒng)

成果:L9車型搭載1.5T增程器+44.5kWh電池,CLTC續(xù)航1315km,2023年交付量超37萬輛。

華為

技術:DriveONE多合一電驅+七合一混動控制器

成果:與賽力斯合作問界M7,支持4秒級零百加速與純電續(xù)航230km,動力系統(tǒng)效率達94.5%。

三、核心部件供應商:技術護城河與供應鏈掌控力1. 電池企業(yè)

寧德時代

技術:神行超充電池(混動專用)、M3P多元磷酸鹽電池

成果:為理想、問界等提供混動電池包,支持10分鐘快充至80%,循環(huán)壽命超3000次。

松下

技術:21700圓柱電池混動應用、固態(tài)電池預研

成果:為豐田bZ4X混動版提供電池,能量密度達300Wh/kg,低溫性能提升40%。

LG新能源

技術:NCMA四元鋰電池混動方案、電池熱失控抑制技術

成果:為通用Ultium平臺提供混動電池,支持-30℃至60℃寬溫域運行。

2. 電驅動企業(yè)

聯合電子

技術:X-Pin扁線油冷電機、碳化硅(SiC)混動電控

成果:為上汽、廣汽提供混動電機,功率密度達6.5kW/kg,效率超97.5%。

匯川技術

技術:多合一混動電驅橋、AI能量管理算法

成果:為奇瑞、長安等提供混動系統(tǒng),支持純電、串聯、并聯等12種模式智能切換。

3. 發(fā)動機企業(yè)

AVL李斯特

技術:混動專用發(fā)動機燃燒系統(tǒng)優(yōu)化、米勒循環(huán)+VGT渦輪增壓

成果:為寶馬、奔馳開發(fā)混動發(fā)動機,熱效率達43%,排放滿足歐七標準。

FEV

技術:阿特金森循環(huán)發(fā)動機混動化、可變氣門正時(VVT)4.0技術

成果:為現代、起亞提供混動動力總成,功率提升15%,油耗降低20%。

四、能源與科技巨頭跨界者:生態(tài)化布局與顛覆性創(chuàng)新1. 能源企業(yè)

殼牌

布局:投資混動卡車充電網絡、開發(fā)混動系統(tǒng)專用潤滑油

成果:推出Shell E-Fluids系列混動專用冷卻液,使電池溫差降低3℃,電機壽命延長20%。

BP

布局:建設混動船舶加氫站、開發(fā)混動系統(tǒng)碳足跡追蹤平臺

成果:與三星重工合作氫燃料電池混動油輪,續(xù)航突破1萬海里,碳排放降低75%。

2. 科技巨頭

英偉達

布局:Orin芯片賦能混動系統(tǒng)AI決策、DRIVE Sim混動系統(tǒng)仿真平臺

成果:為特斯拉、蔚來提供混動能量管理算法,預測路況能耗誤差<2%。

英飛凌

布局:AURIX TC4x混動電控芯片、碳化硅功率模塊

成果:芯片算力達3000 DMIPS,支持混動系統(tǒng)毫秒級響應,效率提升1.5%。

五、競爭格局與趨勢分析1. 技術路線分化

日系主導HEV:豐田THS、本田i-MMD占據全球HEV市場80%份額,技術壁壘高(專利超2萬件)。

中系領跑PHEV:比亞迪DM-i、吉利雷神混動推動中國PHEV銷量占比超全球40%,成本優(yōu)勢顯著(較國際品牌低20%)。

歐美押注EREV:理想、奔馳等企業(yè)通過增程式技術平衡續(xù)航與成本,2023年EREV全球銷量增長120%。

2. 供應鏈整合趨勢

縱向整合:比亞迪實現電池-電機-電控-發(fā)動機全棧自研,成本降低35%;特斯拉通過4680電池+自研電驅提升混動系統(tǒng)效率。

橫向協(xié)同:華為與賽力斯、寧德時代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,共享混動技術專利與供應鏈資源。

3. 區(qū)域市場差異

中國:政策傾斜PHEV(免稅、綠牌),2023年PHEV銷量占比達65%,HEV以日系合資品牌為主。

歐洲:WLTP工況下CO?排放限值推動PHEV普及,2023年PHEV滲透率達28%,混動重卡需求增長300%。

北美:增程式電動車(EREV)受青睞,2023年理想、Rivian等品牌市占率超15%,氫燃料電池混動船艇加速商業(yè)化。

智能混合動力領域有哪些招聘崗位或就業(yè)機會

一、核心崗位類型與技能需求1. 研發(fā)設計類(技術壁壘高,碩士起步)

崗位名稱 核心職責 技能要求 代表企業(yè)
混動系統(tǒng)架構工程師 定義PHEV/HEV/EREV動力系統(tǒng)拓撲結構,優(yōu)化多能源耦合效率 精通Simulink建模、行星齒輪組/多擋DHT設計、功率分流策略 豐田、比亞迪、吉利、采埃孚
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(BMS)工程師 開發(fā)混動電池SOC/SOH估算算法,設計電池熱失控防護策略 熟悉電化學建模、嵌入式C編程、AUTOSAR架構、功能安全ISO 26262 寧德時代、LG新能源、華為數字能源
電機控制算法工程師 開發(fā)混動電機矢量控制(FOC)算法,優(yōu)化NVH與弱磁性能 掌握電機數學建模、MTPA/MTPV控制、SiC功率器件驅動、LabVIEW/CANoe調試 聯合電子、匯川技術、博世
能量管理策略工程師 基于AI/MPC算法實現混動系統(tǒng)全工況效率最優(yōu),降低10%以上能耗 熟悉Python/MATLAB機器學習、V2X車路協(xié)同協(xié)議、混合整數規(guī)劃(MILP)求解 特斯拉、蔚來、英偉達、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

2. 測試驗證類(硬技能要求高,本科為主)

崗位名稱 核心職責 技能要求 代表企業(yè)
混動臺架測試工程師 搭建HiL硬件在環(huán)測試平臺,驗證混動系統(tǒng)控制邏輯與故障診斷 掌握dSPACE/NI PXI系統(tǒng)、CAN/LIN總線通信、FTA故障樹分析、INCA/CANape標定工具 AVL李斯特、FEV、中汽研
整車標定工程師 完成混動車型三高(高溫/高寒/高原)標定,優(yōu)化駕駛性與排放性能 熟悉WLTC/CLTC工況、OBD診斷協(xié)議、排放法規(guī)(國六b/歐七)、INCA/CANape數據采集 理想汽車、長城汽車、中國汽研
EMC電磁兼容工程師 解決混動系統(tǒng)高壓部件(電機/電池/DCDC)的電磁干擾問題 精通CISPR 25/GB 18655標準、3D電磁場仿真(HFSS/CST)、屏蔽材料選型 萊茵TüV、SGS、華為車BU

3. 生產制造類(經驗導向,大專起招)

崗位名稱 核心職責 技能要求 代表企業(yè)
混動變速器裝配工程師 優(yōu)化行星齒輪組/多擋DHT產線節(jié)拍,降低PPM(百萬分之一缺陷率) 熟悉Lean六西格瑪、ATOS/CMM三坐標測量、扭矩-轉角控制工藝 豐田紡織、麥格納、萬里揚
電池Pack工藝工程師 設計CTP/CTC電池包生產工藝,提升電芯成組效率與熱管理一致性 掌握激光焊接/FDS流鉆螺釘工藝、氣密性檢測標準、BMS線束布局優(yōu)化 寧德時代、弗迪電池、三星SDI
混動系統(tǒng)測試技工 執(zhí)行EOL下線檢測,診斷電機/電池/發(fā)動機功能異常 熟悉CANoe診斷協(xié)議、示波器/功率分析儀操作、FMEA失效模式分析 博格華納、大陸集團、上汽變速器

二、行業(yè)分布與區(qū)域需求1. 主機廠與Tier 1供應商(需求占比60%)

崗位類型:混動系統(tǒng)集成、標定匹配、性能開發(fā)

代表企業(yè)

外資:豐田、本田、博世、采埃孚、麥格納

自主:比亞迪、吉利、長城、理想、華為車BU

區(qū)域熱點:上海(嘉定汽車城)、廣州(花都汽車基地)、重慶(兩江新區(qū))、德國斯圖加特(汽車硅谷)

2. 電池與電驅動企業(yè)(需求占比25%)

崗位類型:BMS開發(fā)、電機設計、功率半導體應用

代表企業(yè)

電池:寧德時代、LG新能源、松下能源、中創(chuàng)新航

電驅:聯合電子、匯川技術、精進電動、日本電產

區(qū)域熱點:江蘇常州(動力電池之都)、浙江寧波(磁性材料與電機集群)、日本愛知縣(豐田混動技術發(fā)源地)

3. 科研機構與高校(需求占比10%)

崗位類型:混動系統(tǒng)建模、仿真優(yōu)化、前沿技術預研

代表機構

國際:MIT能源實驗室、亞琛工大車輛工程研究院、豐田中央研究所

國內: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(jié)能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同濟大學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中心

招聘特點:博士學歷、SCI論文要求、承擔國家級課題經驗

4. 第三方檢測與認證機構(需求占比5%)

崗位類型:混動系統(tǒng)測試、法規(guī)認證、碳足跡核算

代表企業(yè):SGS、TüV萊茵、中國汽研、中汽中心

技能側重:熟悉UN R101(混動汽車認證)、ISO 21448(SOTIF預期功能安全)、PAS 2060(碳中和認證)

三、薪資水平與晉升路徑1. 薪資區(qū)間(以中國為例)

崗位層級 本科(年薪) 碩士(年薪) 博士(年薪) 代表企業(yè)
初級工程師 15-25萬 20-35萬 30-50萬 寧德時代、聯合電子、吉利研究院
資深工程師 25-40萬 35-60萬 50-80萬 比亞迪弗迪動力、博世中國、華為數字能源
專家/總監(jiān) 40-70萬 60-120萬 100-200萬 豐田中國研發(fā)中心、特斯拉上海、蔚來動力系統(tǒng)
首席科學家 - - 200萬+ 寧德時代21C創(chuàng)新實驗室、比亞迪全球研發(fā)中心

2. 晉升路徑

技術路線:工程師→高級工程師→專家→首席科學家(需持續(xù)輸出專利與論文)

管理路線:工程師→項目經理→部門經理→總監(jiān)(需具備PMP認證與跨部門協(xié)作能力)

跨界路線:車企→電池企業(yè)→科技公司(如從比亞迪跳槽至寧德時代,或從博世轉崗至華為車BU)

四、跨行業(yè)機會與新興領域1. 船舶與航空混動化

崗位:混動船舶動力系統(tǒng)工程師、航空增程式發(fā)電機設計

代表企業(yè):中船集團、中國商飛、挪威Yara(混動集裝箱船)、羅爾斯·羅伊斯(混動飛機發(fā)動機)

技能延伸:船舶/航空動力系統(tǒng)建模、海洋環(huán)境適應性測試、適航認證(如FAA/EASA)

2. 工程機械與農機混動

崗位:混動礦卡電控工程師、農機混動系統(tǒng)標定

代表企業(yè):三一重工、徐工機械、約翰迪爾、凱斯紐荷蘭

技能延伸:重載工況熱管理、非道路機械排放法規(guī)(如Tier 4 Final)、農機作業(yè)場景優(yōu)化

3. 能源與微網混動

崗位:混動儲能系統(tǒng)工程師、微網能量管理算法開發(fā)

代表企業(yè):寧德時代EnerC、陽光電源、特斯拉Powerwall、西門子歌美颯

技能延伸:電池梯次利用、光儲充一體化控制、電力市場交易策略

五、求職建議與趨勢洞察1. 技能提升方向

硬技能

掌握MATLAB/Simulink混動系統(tǒng)建模、Python機器學習(如XGBoost能耗預測)、C++嵌入式開發(fā)(AUTOSAR架構)

熟悉ISO 26262功能安全、ASPICE軟件開發(fā)流程、VDA 6.3過程審核

軟技能

跨部門協(xié)作(如與熱管理、底盤團隊對接)、英語(全球項目溝通)、專利撰寫能力

2. 行業(yè)趨勢洞察

技術融合:混動系統(tǒng)與V2X車路協(xié)同、數字孿生AI預測控制深度結合,催生“智能混動2.0”崗位

政策驅動:中國《節(jié)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.0》要求2035年混動乘用車占新車銷量50%,帶來百萬級崗位缺口

跨界競爭:科技巨頭(華為、英偉達)通過芯片與算法優(yōu)勢切入混動領域,傳統(tǒng)車企需強化“軟件定義混動”能力

3. 求職策略

校招:優(yōu)先選擇有混動量產車型的企業(yè)(如比亞迪DM-i、吉利雷神、長城檸檬DHT),積累項目經驗

社招:關注混動系統(tǒng)從0到1開發(fā)的項目經歷,如主導過PHEV/HEV動力總成匹配、BMS核心算法開發(fā)

證書加持:考取PMP項目管理認證、六西格瑪黑帶ASPICE評估師提升競爭力

會議日程
2025年9月末 - 會議時間
聯系方式

混合動力技術分會:

朱晶宇18602542565,zjyfly001@hotmail.com

內燃動力智能技術分會:

宋康17526958480,songkangtju@tju.edu.cn

燃料電池發(fā)動機分會:

劉楊18817350573,yangliu45@shu.edu.cn

汽油機氣體機分會:

殷勇13886158980,yinyong@dfcv.com.cn

航空內燃機分會:

徐征18810282721,zheng.xu@buaa.edu.cn

中國內燃機學會秘書處:

劉芳021-31310973,liufang@csice.org.cn

參會企業(yè)
承辦單位 - 中國內燃機學會混合動力技術分會
承辦單位 - 中國內燃機學會內燃動力智能技術分會
承辦單位 - 中國內燃機學會燃料電池發(fā)動機分會
承辦單位 - 中國內燃機學會汽油機氣體機分會
承辦單位 - 中國內燃機學會航空內燃機分會
支持單位 - 大連市科學技術協(xié)會
支持單位 - 大連理工大學
支持單位 - 大連中車柴油機有限公司
支持單位 - 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
支持單位 - 大連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
支持單位 - 大連市內燃機學會
參會事項

征文范圍

“2025智能混合動力大會”征文范圍包括但不限于:

1.道路/非道路車輛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

2.通用航空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

3.船舶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

4.混合動力分布式能源系統(tǒng)

5.混合動力專用先進發(fā)動機技術

6.低零碳燃料發(fā)動機應用技術

7.混合動力智能能量管理控制技術

8.智能交通信息環(huán)境下的混合動力控制技術

9.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

10.先進動力電池技術

11.電驅動系統(tǒng)技術

12.混合動力測試與仿真技術

征文要求

1.論文應觀點明確,論據充分、公式明確、數據準確、圖表清晰、文字簡練。

2.計量單位應采用國際單位制,各種符號參照我國通用的符號。

3.論文包括250字左右摘要和3-5個關鍵詞,論文篇幅不限。請作者將論文按照附件一中規(guī)定的統(tǒng)一格式編排,提交Word文檔,學會將進行論文編號。

4.請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稿件中寫明詳細的通訊地址、郵編、電話、手機號碼和Email地址。

5.中國內燃機學會將組織專家對論文進行評審;投稿論文不論錄用與否,恕不退稿,請作者自留底稿。

6.具體論文撰稿格式要求詳見附件。

投稿方式

1.請通過投遞電子文檔。首次登錄須點擊注冊參會頁面注冊會議賬戶,登錄賬號后,點擊“提交新論文”進行投稿:https://www.csice.org.cn/meeting/2025Brand4/

2.應征論文不論錄用與否,恕不退稿,請作者自留底稿。

3.征文截止日期為2025年8月15日。

下載海報
若未生成海報二維碼可點擊 生成海報 刷新。
推薦會議
會議小助手
會議通企業(yè)微信客服群
辦會,宣傳,贊助會議請加入客服群以便于獲取合作資源